晒伤后出现紫斑和出血点,可能是血管通透性增加、血管内皮损伤、血小板功能异常、凝血因子异常、过敏反应等所致,建议及时就医采取日常护理、药物治疗。
1、血管通透性增加:晒伤引发皮肤炎症,炎症介质如组胺等释放,使血管通透性增大,血液中红细胞等成分渗出形成出血点和紫斑。可外用糖皮质激素,如地塞米松乳膏、氢化可的松乳膏减轻炎症,口服维生素C、芦丁片增强血管壁韧性,降低通透性。
2、血管内皮损伤:紫外线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,破坏血管壁完整性,血液渗出。可外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促进血管修复,口服维生素E、复方丹参片改善血液循环,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皮肤修复。
3、血小板功能异常:强烈紫外线可能影响血小板功能,使其止血功能下降。可口服氨肽素片、升血小板胶囊提升血小板功能,若伴有严重血小板减少可使用糖皮质激素,如泼尼松等。
4、凝血因子异常:晒伤后的机体应激或紫外线对肝脏等器官影响,导致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障碍。可补充维生素K1、凝血酶原复合物,口服云南白药胶囊等止血。
5、过敏反应:对紫外线过敏者,晒伤后过敏反应加重,血管扩张、通透性增加。可口服抗组胺药,如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、依巴斯汀,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。
晒伤后出现紫斑和出血点若情况严重或持续不缓解,应及时就医,遵医嘱治疗。